案例展示
展开分类
收起分类

以案释法服务惠民——揭阳市公共法律服务典型案例专栏

  为进一步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的社会知晓度和群众获得感,生动展现法治为民的实践成果,揭阳市司法局精心策划并推出 “公共法律服务典型案例” 专栏。

  本专栏将定期筛选并发布一批发生在群众身边、具有典型代表性和教育指导意义的公共法律服务案例。这些案例涵盖法律援助、人民调解、法律咨询、公证服务、司法鉴定等多个领域,通过以案释法、以案析理的方式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析案件背后的法律依据和解决路径。

  我们期望,通过这个专栏,不仅能为基层司法所提供学习借鉴,同时也能为广大群众提供有益的法律指引,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,也能全方位展示我市公共法律服务在化解社会矛盾、保障公平正义、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。

  谢某甲的丈夫杨某在外地务工,被包工头李某乙拖欠劳务尾款95900元。由于丈夫无法抽身,妻子谢某甲特地从外地来到惠来县代为讨薪。双方多次协商未果,谢某甲于是在网上发起了信访。

  某天,谢某甲来到溪西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咨询,工作人员在了解情况后,建议通过调解解决纠纷。征得双方同意后,工作站指派调解员和驻村律师介入处理。

  次日,双方到场进行调解。调解员首先说明了调解原则和程序,并根据欠薪纠纷易引发对立的特点,第一时间疏导情绪,引导双方理性沟通。经过调解员分别与各方交流,了解其对纠纷的看法和诉求,寻找调解突破口。原来,李某乙并非不愿付钱,而是因之前杨某带人闹事、网上信访等行为影响其声誉,心有芥蒂。谢某甲则强调丈夫和工友们辛苦赚的是血汗钱,迟迟拿不到工资实在委屈。

  调解员和律师依据《劳动法》《劳动合同法》等法律法规,分别与双方沟通,分析利弊、疏导情绪。通过多次沟通,多轮次背靠背调解,调解员分别从一方当事人的角度出发,分析利弊的最大化,并进行说服、疏导,并与驻村律师对该案件进行探讨后形成初步调解方案。接着组织双方进行面对面协商,由调解员居中主持,定分止争给建议,最终提出可行方案:李某乙支付95900元欠款,谢某甲则承诺撤销信访,并保证班组成员不再以任何形式影响李某乙声誉。

  当天,双方达成协议并签署调解协议书。五天后经回访,款项已支付,双方对结果均表示满意。

  调解并非“和稀泥”,而是在法律框架内寻找双方利益的平衡点,既保障劳动者权益,也为有实际困难的用工单位留有余地。相比诉讼,调解不仅省时省力,也更有利于化解矛盾、实现双赢。务工人员如遇欠薪纠纷,可到当地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寻求帮助。

  本案是涉及外来务工人员被拖欠工钱的劳动争议纠纷。惠来县溪西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以公正中立的原则,通过有效的沟通、法律指导和协商,帮助双方达成达成公正、合理的解决方案。通过调解,做到案结事了,有助解决双方的纠纷,减少争议的成本和时间,促进社会和谐和法治的发展。